醉美赣路│“十二五”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成就展:养护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 招商动态 |2016-07-22
赣醉
路美
“十二五”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成就展
2
养护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坚持交通先行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管养体制机制,规范养护管理,提升服务和保障水平,为群众的便捷出行创造了“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
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资金529亿元,为“十一五”期的3.1倍,累计完成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2006公里,完成路面改造及养护大中修10003公里。
建成市级综合养护中心20个、县级综合养护中心28个。
打造部、省级“畅安舒美”示范公路905公里。
文明示范路-赣州G323瑞临线
赣州G323瑞临线起点位于瑞金,终点位于大余,与广东省韶关市的南雄交界,贯通7个县(市、区)、24个乡(镇),全长231.913公里。是赣州市东西向的交通要道,也是江西省连接珠三角的重要交通干线。项目实施后,450万沿线群众和每日数十万过境车辆直接受益,将进一步提升了公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省级补助资金20559万元。
文明示范路-九江S306红修线
九江S306红修线起于永修县虬津镇红桥村,止于修水县城,途径永修县、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武宁县、修水县,沿线共经8个乡镇,全长143.85公里,包括G105国道8公里(高速公路虬津出口至虎山段)以及S306省道135.85公里。沿途特色农业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该路线既是一条旅游线路,也是九江市东西方向的交通要道。省级补助资金15319万元。
文明示范路-婺源S201大二线
婺源S201大二线起点于婺源县与安徽交界的大畈村,终点于婺源与德兴交界,途经婺源县江湾、秋口、蚺城、紫阳等4个乡镇(街道),总长50公里。该线是婺源县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途经篁岭(4A级)、江湾(5A级)、李坑(4A级)景区,连接晓起、江岭等全国知名景区。省级补助资金2500万元。
加大公路养护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广运用“四新”技术,广泛运用推广了就地冷再生、热再生施工技术,逐步推广公路预防性养护,努力打造绿色循环低碳公路。
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大力推广石城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验,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红色文明路-井冈山市黄坳乡自行车赛道
井冈山市黄坳乡自行车赛道属于水黄线至洪石公路,起点位于黄坳乡光裕村湖存组,途径高田村、终于洪石村,路线全长5.155公里。项目于2006年7月动工建设,2007年5月通车,路面宽3.5米,公路总投资200余万元。解决当地89户,3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
2012年井冈山市黄坳乡政府通过招商引资,2013年在黄坳乡建成长16.8公里的自行车赛道,水黄线至洪石通村组公路是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彩色沥青改建成该自行车赛道。
绿色致富路-婺源县镇头至大潋公路
婺源县镇头至大潋公路公路总长17.1公里,路面宽5米,公路总投资1000余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投资256.5万元,其余资金地方自筹。2006年12月4日正式破土动工,2010年底路面硬化工程全面竣工。
2005年,大潋村党支部书记黄欣泉拿出自家积蓄70万元,又以私人名义向银行贷款260万元,带领村民在危崖峭壁上凿开了一条“天路”。从此,结束了大潋村民翻山越岭、肩挑背驮的历史。
古色旅游路--石城县大畲至通天寨景区北门公路
石城县大畲至通天寨景区北门公路起点位于大畲村部,途经柴基坝、寺坑里、下岽,终点位于通天寨北门,全长3.2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6.5米,水泥路面宽5米,工程总投资约300万元。始建于2008年,路面宽5米,2014年7月,石城县政府投入130余万元对该公路采取“白改黑”进行了路面改善,同时增设了交通安全设施,为广大群众和游客提供了舒适安全的通行条件。项目建成后,年平均游客接待量可维持在17.9万人次/年。
审核| 曹祖席、周玮
编辑 | 邵新羚
